目前各省养老金计发基数还未公布的,目前是按照2022年计发基数计算养老金的。
通常养老金上调比例是在每年的第一季度公布,通常是在4月份,然后在7月底之前完成部分养老金的发放。但由于今年养老金上调比例公布延迟,因此有较大可能会在5月份公布上调比例,而在7月底之前完成调整部分养老金的发放。所以今年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调整还没开始的,具体要等这个调整后才会开始重新计算的。大家要耐心等待了。一、河南养老金计发基数2023调整最新消息,目前还在待定调整
河南,2022年养老金计发基数为6155元;那今年养老金计发基数在7000元以下的有:河北,贵州,辽宁非大连沈阳地区,山西,江西,广西,吉林,河南,黑龙江。
一般来说,同等条件下,养老金计发基数越高的地区,所在地区当年度办理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就越高,反之就相对较低。
同样的,所在地区对应当年度养老金计发基数涨幅越高,那么所在地区享受养老金重新核定的退休人员,每月补发的养老金就越多。
有的人可能觉得诧异,为什么同一个省份数据不一样?
其实并不止是湖北省,比如今年辽宁的沈阳和大连市是单列的、山东省的基数也不包括菏泽、然后广东的深圳也是单列基数的,主要是因为省内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社平工资等因素不同。
按照人社局的工作惯例来看,一般是当年度养老金计发基数公布之后当月起,开始重新核定该部分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并补发差额部分的养老金。这是2022年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计发基数,2023年退休的人员先用此基数预算,待11月左右公布新的养老金计发基数后,一般12月底前会重新核算补发。
基础养老金,跟退休年龄没有任何关系,主要根据本人的平均缴费档次和缴费年限计发一定比例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或者养老金计发基数。
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发方法是个人账户储存额(包括个人缴费、集体补助、相关缴费补贴及其利息)除以139,多缴多得、长缴多得。
二、养老金计发基数设计的初衷
通过上面计算看到,采用计发基数而不是在岗平均工资来计算,可以明显提高域内所有退休职工的待遇,提升平均养老金水平,切实提高待遇,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让退休人员更有获得感;同样也更好地应付通货膨胀。
在人口老龄化趋势加深的背景下,提高养老金计发基数,符合当下的趋势。
三、养老金到底要怎么计算?
经常有人说,自己已经退休好几年,一直没弄明白自己的养老金应该如何计算。我们的养老金大部分是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有一小部分视同年限缴费的人员,会有过渡性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养老金计发基数*(1+养老保险缴费指数)?2*养老保险缴费年限
、个人账户养老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余额?养老金计发月数
、过渡性养老金=养老金计发基数*(1+养老保险缴费指数)?2*视同缴费年限*过渡性指数
说实话,要不是我自己长期与这些专业数据和术语打交道,普通人真的很难理解,因为这其中有几项数据是每年都会有变化。
基础养老金怎样计算?
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本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基础养老金的计算公式为:基础养老金=(参保人员办理申领基本养老金手续时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1%×缴费年限)其中,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参保人员办理申领基本养老金手续时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月缴费工资指数(计算本人平均月缴费工资指数时包括视同缴费年限的缴费工资指数)。
本人平均月缴费工资指数=(Z1+Z2++Zm-1+Zm+1×n)÷NZ1、Z2Zm-1、Zm为参保人员的月缴费工资指数。月缴费工资指数按照参保人员退休前1月、2月m-1月、m月本人月缴费工资基数除以对应的本市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计算(计算结果保留四位小数)。